3月25日,国际美术学院团委大学生理论宣讲团以亚冬会志愿服务活动为主题,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。刚刚落幕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余温犹在,三位亲身参与赛会服务的学子——2023级雕塑专业胡卓妍、2023级版画专业何状、2023级油画专业孙艳男,以志愿者的独特视角,带领同学们重温冰雪盛会的激情瞬间,传递志愿精神的时代回响。
“我的岗位是冰球赛场入口的检票员,每天要在零下20℃的寒风中站立。”“我在观众服务区推着老奶奶轮椅到达指定座位”“面对语言不通的外国观众,我耐心交流,帮忙指引座位、介绍赛事流程,让国际友人也能轻松观赛”,志愿者们的开场白瞬间将观众拉入亚冬会的现场。屏幕上闪过他们志愿服务的照片:结霜的睫毛、冻红的脸颊,还有始终上扬的嘴角。让所有人读懂了“志愿者的微笑是城市最好的名片”的深意。



三位志愿者不约而同提到“责任”二字。他们坦言,最初报名是为“近距离看比赛”,但真正上岗后,“当看到观众因我的指引顺利入场,外国友人因我的介绍爱上哈尔滨,才明白每个微小岗位都是国家形象的窗口。”
这场90分钟的宣讲,没有宏大的叙事,却用鲜活的细节勾勒出青春担当的生动图景。当大屏幕定格在三位志愿者在冰天雪地中志愿服务的照片时,那句“新时代中国青年,生逢其时,重任在肩”的结语,已然化作一颗颗种子,在更多学子心中生根发芽。正如他们所说:“我们不是炬火,只是点点星光,但万千微光汇聚,就能照亮整个夜空。”这场属于志愿者的冰雪之约,终将在更多青春足迹中续写华章。
哈尔滨亚冬会,国美青年用志愿服务书写着‘国之大者’。今天三位同学的故事证明,新时代的艺术学子既能执笔绘丹青,也能以热忱暖人间。